422年6月,东晋末年,雄才大略的宋武帝刘裕在病榻上静静离世,他的长子刘义符迅速继位,成为了名义上的宋少帝。然而,执掌朝政的几位顾命大臣对这位年轻的皇帝并不满意,纷纷产生了废立之计。根据继承顺序,若宋少帝被废,理应由他的弟弟,宋武帝的次子来继位。然而,这些顾命大臣们并不打算支持这一继承人,甚至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,联合将其除掉。那么,这位在宋武帝众多子嗣中显得格外不幸的年轻人究竟是谁呢?
这位年轻人名叫刘义真,原名车士,他出生于407年,母亲是孙修华。作为宋武帝的第二子,他比宋少帝刘义符年幼一岁,与宋文帝刘义隆同龄。刘义真出生时,他的父亲已有着显赫的权势,因而他在年幼之时便被封为桂阳县公,并获得一千户作为封邑。十二岁时,他随父征讨后秦并成功平定关中。虽然刘裕有意继续北伐,然而因得知刘穆之的死讯,不得不放弃战斗。
在刘裕的指挥下,他充分考虑到“止留偏将,不足镇固人心”,于是重点任命刘义真为都督雍、凉、秦三州之兵,兼任安西将军、领护西戎校尉及雍州刺史。然而,当刘裕亲自带兵回师之时,大夏开始入侵关中,后方却因为军中将领间的内讧而局势动荡,年少的刘义真在这样的情况下显得无能为力,结果不仅未能挽回局势,还导致了关中战区的失守和全军覆灭,形势猝然崩溃。
展开剩余56%尽管失去了关中的控制,但刘义真年纪尚轻,且只是名义上的高官,刘裕对他并没有过于严厉的惩罚,且还想让他驻守洛阳。然而因为“河南萧条,未及修理”,最后决定将他调任扬州刺史,驻守于石头城。到了420年,刘裕即位自立,建立了南朝宋,刘义真作为次子,被封为庐陵王,食邑增至三千户,后来又调任东府城。而仅一年之后,他便晋升为司徒,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他前途光明。
然而在422年,宋武帝的健康开始出现问题,对太子刘义符的统治能力也产生了怀疑,于是暗生易储之念。他向朝中重臣谢晦询问:“庐陵何如?”而谢晦则表示希望亲自前来探访。与谢晦见面之后,尽管刘义真渴望交流,但谢晦对他却显得冷淡。就在此时,谢晦向宋武帝提出:“(刘义真)德轻于才,非人主也。”因此,刘义真被调至外地任职,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。
刘义真虽容貌俊秀、才智出众,且爱与文人雅士交友,例如与陈郡的谢灵运、琅邪的颜延之以及慧琳道人等人亲近。但这样的交友举动却引起了顾命大臣徐羡之等人的不满,他们认为刘义真过于与文士亲密,生怕影响到他今后的权力。这些顾命大臣开始联手策划废掉宋少帝,而本应按顺序继位的刘义真则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忌惮。为了确保他们的策划能够顺利进行,在废黜少帝之前,徐羡之等人先行对年仅十八岁的刘义真下手,从而将他杀害。两年后,宋文帝铲除了徐羡之等权臣,恢复了刘义真的爵位,并给予了他“孝献”的谥号,这一切都让人唏嘘不已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通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