签购房合同那天,我妈在售楼处差点跟我吵起来。“你傻啊?中间户南北不通透,夏天能热死!” 她指着户型图上的连廊,“对面就是边户的窗户,在家里换件衣服都能被看见!”
我没说话,默默在合同上签了字。那时我手里只有 60 万首付,同小区的边户比中间户总价贵 20 万,而这套 105 平的中间户,两间卧室朝南,总价刚好在我的承受范围内。
如今住了两年,当初骂我 “傻” 的亲戚们来了都说:“没想到这房子这么舒服,早知道我也买中间户。”
那些被骂惨的缺点,其实能解决!
搬进新家第一个月,我确实有点慌。
正如我妈担心的那样,南北不通透的问题很明显。厨房在北边,做完饭一屋子油烟,开窗通风时,风被连廊挡住,半天散不出去。更尴尬的是主卧,窗户正对着连廊,有次我晚上起夜忘了拉窗帘,第二天发现对面边户的大爷在连廊上锻炼 —— 吓得我赶紧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。
最让人头疼的是噪音。连廊虽然只有本单元的人能走,但早上七点就有送孩子上学的业主匆匆路过,高跟鞋踩在水泥地上的声音格外刺耳;下雨天更糟,雨点打在连廊的铁皮雨棚上,噼里啪啦吵得人睡不着。
我爸来看我时叹着气:“早说了中间户不行,你偏不听。”
但我没打算认命。周末泡在装修论坛上查攻略,居然真被我找到了解决办法。
针对通风问题,我在厨房装了个大功率抽油烟机,又在南北窗户各装了一扇下悬窗 —— 这种窗户能向上推开一条缝,既不影响隐私,又能形成空气对流。后来发现效果还不够,又在客厅装了台吊扇灯,夏天开着吊扇,空气流动起来,居然比我闺蜜家的还凉快。
隐私问题更好解决。我在所有朝连廊的窗户贴了防窥膜,从外面看像面镜子,从里面看却清清楚楚,再也不用担心走光。连廊上的脚步声和说话声,装修时加了隔音棉,虽然不能完全消除,但音量降到了不影响休息的程度。
有次我妈来住,临走时摸着吊扇灯说:“这法子真灵,比你舅家的边户还凉快。”
住久了才发现,中间户藏着不少好处!
去年冬天,我终于明白中间户的好。
我闺蜜住隔壁楼的边户,南北通透的户型,冬天冷风顺着窗户缝往里钻,客厅温度比我家低 3 度。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开暖气,一个月电费要交 500 多。而我家两卧室朝南,白天拉开窗帘,阳光能晒进半间屋子,客厅温度能比室外高 5 度,我甚至很少开空调,一个月电费最多 150 块。
“你家怎么这么暖和?” 闺蜜来做客时裹着羽绒服,看着我只穿一件毛衣惊讶不已。我指了指朝南的窗户:“中间户虽然不通透,但阳光足啊,这可是天然暖气。”
更让我惊喜的是户型方正。边户为了追求通透,往往会设计成 “手枪型”,有间卧室在走廊尽头,又小又暗。而我家的中间户,客厅、主卧、次卧、书房方方正正,家具怎么摆都合适。我家的次卧放了张 1.5 米的床,居然还能塞下一个书桌和衣柜 —— 闺蜜家同面积的边户,次卧只能放下一张床。
漏水风险也小得多。去年夏天暴雨,小区里好几户边户的飘窗渗水,墙皮泡得脱落。我家因为北边只有一扇小窗,窗户下面又做了防水沿,居然一点事没有。物业师傅来检查时说:“中间户的外墙面积比边户小一半,漏水概率自然低。”
最让我庆幸的是总价低。今年我弟弟要结婚,我想把房子卖了换套大的,挂牌不到半个月就有人出价。中介说:“现在刚需客户多,中间户总价低,比边户好卖多了。” 最后成交价比我买时涨了 30 万,足够我换套 120 平的边户还有余钱。
住房子就像过日子,适合自己的才最好
前阵子我请亲戚们来新家吃饭,当初骂我 “傻” 的二姨站在客厅里转圈:“这房子看着比我家 120 平的还宽敞,阳光也好,得花不少钱吧?”
我笑着说:“比你家便宜 20 万呢。”
她愣住了:“不可能,中间户不是都很憋屈吗?”
我带她看朝南的卧室,指着贴了防窥膜的窗户说:“以前觉得中间户各种不好,住进来才发现,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。就像过日子,哪有十全十美的?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。”
其实买房就像找对象,别人眼里的 “缺点”,可能正是适合你的 “优点”。边户通透是好,但对首付有限的刚需来说,贵 20 万可能意味着要多背五年贷款;中间户虽然有瑕疵,但三间朝南的阳光、方正的户型、更低的总价,或许才是普通人最需要的。
如今我换了套大边户,可偶尔还是会想起住中间户的日子。那时我在朝南的阳台上种满多肉,周末坐在飘窗上晒太阳看书,虽然房子不大,但每个角落都被我打理得舒服又妥帖。
那些说 “中间户不能买” 的人,或许没见过有人能把缺点变成特点;那些骂 “买中间户的人傻” 的人,可能不懂对普通人来说,能在城市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,已经是天大的幸福。
房子没有绝对的好坏,只有合不合适。就像我当初选择中间户,不是因为它完美,而是因为它刚好能装下我的生活 —— 这就够了。
亿通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